第一届中欧大气化学暑期学校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13-05-30

       在校庆108年之际,由复旦大学承办的第一届中欧大气化学暑期学校(Sino-European School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SESAC)于5月17-27日在上海市/太仓市举行,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暑期学校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复旦丁铎尔中心主任、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建民联合欧洲三名顶尖大气化学科学家Wahid Mellouki博士(法国CNRS- ICARE副所长),Chrisitian George博士(法国CNRS-IRCELYON副所长),Hartmut Herrmann博士/教授(德国TROPOS副所长)等共同发起,邀请了中国、欧美(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数十家顶尖大气化学研究机构的34位著名科学家,为中国、欧美56名博士生、博士后进行了集中10天的授课。校研究生院院长钟杨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杨新教授、复旦丁铎尔中心主任(Co-Director)Trevor Davies教授亲自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空气污染、灰霾形成机制等大气化学的核心问题得到关注之时,在中国举办的首届暑期学校吸引了全世界该专业领域的目光,获得了包括上海市教委、法国大使馆、欧盟第七框架协议、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中德科学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法国Région Rhone Alpes大区以及专业仪器公司的资助。
        此次授课教师群星云集,不乏大气化学中的顶尖科学家,如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署(NOAA)化学部主任Ravishankara教授,英国皇家学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爵士、大气化学机理模型(MCM)创始人Mike Pilling教授,德国马普所(Max Plank Institute)化学会会长Stephan Borrmann教授等。在暑期学校中,学生们不仅能聆听到他们前瞻性的授课,还通过小组讨论、撰写报告的方式进一步地加深理解。在课间茶歇、课后休息时间,学生更能与授课教师进行亲密的交流,而大家的讨论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更涉及各国各地社会文化、青年学者人生规划等话题,使各国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合作。
        这次暑期学校得到了国内大气化学多个顶尖大学、科研院所的支持,除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也选派了优秀专家讲课和学员参加学习。为帮助学生与海外授课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国大气化学发展现状,复旦大学大气灰霾移动观测平台集装箱同时运抵会场外,10多套价值近1000万元国际最先进的大气观测设备同时运行,供课后参观、分析现场大气数据,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相信这次暑期学校能帮助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到中国,运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来与中国科学家一起解决中国空气质量的困境。
        援引Stphan Borrmann教授对此次暑期学校的评论:“感谢复旦大学与四位组织者!他们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让那么多优秀科学家有机会在一起交流。完美的十天暑期学校后,我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SESAC部分师生合影